-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高達1.5億人口仍未脫貧,傳遞多重信號。首先,這說明脫貧任務十分繁重,可謂任重道遠。這一方面反映了區域發展不均衡,比如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沿海與內地發展不平衡,《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08~2009)》發布的數字顯示,2008年,廣東省的經濟總量已超過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各國中可排到第16位。沿海的一些省市已經富可敵國,但一些西部的省市區則遠遠難以望其項背。另一方面即便在發達省市,各地發展同樣不平衡,猶記得前段時間,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就如是說,全國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到現在這個發展階段,最窮的地方還在廣東,這是廣東之恥,是先富地區之恥。
其次,這隱喻了貧富差距日益拉大。我國貧困人口高達1.5億人,窮人可謂多矣,但富人也不少,去年有媒體報道,第13份年度《世界財富報告》顯示,在全球富豪總人數中,美國、日本、德國依然依次占據三甲位置,而中國內地超過英國,首次名列第四。富人多,窮人更多,權威部門指出,“從統計數據看,近幾年窮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長,分配差距正呈現危險的‘窮降富升’兩頭拉大趨勢?!比珖f委員蔡繼明一針見血地認為,我國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于美國。富豪越多,如果相對應的窮人也越多的話,這顯然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原因很簡單,一旦財富過于失衡,必然使社會穩固程度大打折扣。
最后,關鍵是如何減少貧困人口?多年來我國扶貧成就,舉世矚目,扶貧的方略是既輸血又造血,即不僅支援貧困地區,授人以魚,還授人以漁,應該說這種方式大有必要,值得推崇。但更應該看到,貧困地區的人口不僅經濟貧困,而且權利貧困,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在《作為能力剝奪的貧困》中所說,“貧困必須被視為是一種對基本能力的剝奪,而不僅僅是收入低下”。事實的確如此,在一些貧困山區,為改變貧困命運,農民工外出打工,但他們收入菲薄,原因出在哪里?這一點社會學家陸學藝說得很清楚:受城鄉二元體制影響,農民工總體上處于“經濟上接納、社會上歧視、文化上排斥、制度上限制”的境地,許多農民工飽受克扣欠薪、傷病無保障之困?!案F人貧窮并不僅是因為他們觀念落后,而是一些政策性歧視造成的。還窮人以‘起點公平’,應是消除貧困的根本目標?!闭\哉斯言!農民工如此,其他貧困群體同樣如此。
貧困人口多,貧富差距拉大,這樣的社會是啞鈴型社會,當前我們正在大力建設橄欖型社會,這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認為,“啞鈴型社會”由于存在上等階層與下等階層的鮮明對立,因而充滿著戰亂和社會動蕩,而到了“橄欖型社會”后,由于相當一部分下等階層升為“中產階級”,且上等階層在整個社會中的比重變小,因而社會變得相對穩定了。正視貧困人口,減少貧困人口,縮小貧富差距,消除權利貧困,才能逐步走向橄欖型社會,這樣的社會才前途無量。(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