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東部 9 個省(市)和 4 個計劃單列市對口幫扶西部 10 個省(區) 。其中,深圳、青島、大連、寧波 4 個計劃單列市采取“一對二”的幫扶模式對口幫扶貴州省 8 個市(州)。2013 年 2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新增上海、蘇州、杭州、廣州 4 個東部發達城市對口幫扶貴州省,在新一輪的對口幫扶工作中實現 8個東部發達城市“一對一”對口幫扶貴州省除貴陽市外的8 個市(州) :三年來,共累計向貴州投入各類幫扶資金和物資折款11億元,超出計劃幫扶資金30%以上,實施幫扶項目1000多個,集中用于受幫扶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事業各方面,有力促進貴州省貧困地區同步小康進程。
互訪交流機制愈發頻繁堅固。幫扶雙方明確領導和具體部門負責對口幫扶工作的有效落實,高層互訪渠道暢通,社會各界來往密切,雙向交流達4793人次。2013年底,8個幫扶城市編制《2013-2015年對口幫扶計劃》,貴州省結合自身實際編制實施《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總體計劃(2013-2015年)》。8個幫扶城市在對貴州8個市(州)實行“一對一”幫扶的基礎上,安排所轄69個區(市、縣)、園區(開發區)、15個市直部門分別與貴州省75個縣(市、區)、開發區結成幫扶對子,開展結對幫扶。
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圍繞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8個幫扶城市投入幫扶資金 4.1 億元,興修鄉村道路829 公里,建設農村飲水工程,幫助建設農民住房,受益農戶 40 多萬人。如寧波、深圳等市重點建設黔西南州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畢節市7個“美麗鄉村”示范點。
產業扶貧效果顯著。圍繞生態畜牧、茶葉、精品水果、鄉村旅游等扶貧特色產業,投入1.27億元支持受幫扶地區產業開發,推進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拓寬貧困農民增收渠道。青島市支持的平壩縣蘆車壩村蔬菜種植,寧波市支持的興義市楊梅種植、興仁縣枇杷種植以及麻江縣藍莓產業發展,蘇州市支持的江口縣云舍鄉村旅游等,均取得很好成效。
民生事業不斷加大。支持教育、醫療發展為重要內容,投入2.65億元幫扶資金用于職業學校建設,修建學校、幼兒園113所,資助貧困學生2811人次;投入3619萬元幫扶資金用于醫療衛生項目,建設衛生院(所),養老院22所。干部人才交流步伐加快。近三年來,幫扶城市共派出323名干部到貴州省掛職鍛煉,接受貴州省210名干部掛職學習,幫扶雙方專業技術人員交流學習486人次,先后舉辦干部培訓班240期,培訓11926人次。各幫扶城市選派的掛職干部以貧困地區為家,獻計獻策、奔走搭橋。
經濟技術合作縱深推進。8個幫扶城市與8個市(州)分別簽署園區共建協議,通過援建、托管、股份合作、產業招商等模式,聯手推進園區共建工作。借助博覽會、展銷會、推介會等平臺,已實施經濟合作項目37個,實際投資48.11億元,以深化旅游合作為重點,涵蓋工業、農業、商貿、文衛等多領域。在幫扶城市協調下,貴州省向8個市輸出勞務人員超過10萬人次,獲得勞務收入近25億元。
對口幫扶合力不斷凝聚。幫扶城市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對口幫扶貴州,為社會各界參與對口幫扶宣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貴州省貧困地區從事安心助學、義務支教、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社會幫扶活動。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是貴州省發展的關鍵期,科學謀劃好對口幫扶工作尤為重要:精準扶貧發展條件最差、貧困程度最深的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聚焦民生領域和人文經貿交流,重點發展“綠色旅游”,進一步規范對口幫扶,讓有限的幫扶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扶貧效益!
(本網綜合貴州省扶貧辦提供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