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白嫩在线播放,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综合网天天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兩江源頭綠意濃 打造美麗中國的“贛州樣板”

發布時間: 2016-08-24 12:08:30  |  來源: 中國青年網  |  作者: 郭傳城

兩江源頭綠意濃打造美麗中國的“贛州樣板”

82年前的于都河畔,靜謐中隱藏著一個“驚天”秘密。今天的于都河畔,火熱地進行著一場大“變革”。

8月22日,走進于都河畔偌大的金溪現代農業觀光園,“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編輯記者仿佛來到了微信朋友圈的九宮格。原來經常被淹的不毛之地已經改造成了一格格的農場,種上了蔬菜、西瓜、葡萄等不同品種,但都翠綠喜人。

王國強在葡萄園里接受網媒記者的采訪。

返鄉創業的王國強經營著其中“一格”,發展起了綠色葡萄種植業“我們不打藥,眼前是為健康,長遠是保護生態環境。這個可以作為我們農樂園網絡視頻直播最大賣點。”

一座座生態農業產業園,一條條風景獨好的旅游公路,一個個效益顯著的生態環保項目……贛州是江西母親河贛江和香港同胞主要飲用水源東江的源頭,因此倍加珍惜大自然饋贈的綠色基因,堅定不移走“綠、富、美”并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爭當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排頭兵,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贛州樣板”。

景色秀美、江水碧綠的上猶陡水湖。

構建南方生態屏障

石城縣境內武夷山南面的石寮崠是贛江的源頭,總面積16500公頃的贛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坐落在石寮崠周邊。在這個保護區,當地的林場伐木工放下斧頭、扛起鋤頭,專心種樹護樹。

轉變身份的不止這些伐木工人。在安遠、尋烏、定南三個東江源頭縣,農民紛紛響應政府倡導,進行退果還林,改為發展無污染的種植業。“我把1000多株臍橙樹砍了,種上大葉樟和含笑,雖然短期經濟效益差點,但為了綠水青山,還是值得的。”安遠縣欣山鎮山川潭果業基地果農杜世勇說。

“生態王國”“綠色寶庫”之于贛州,不僅是美譽,更是責任。在財力有限、發展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贛州做好生態保護的“加法”,著力建設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生態屏障。

安遠農民梅林山先前靠伐木種菇為生,現在他放下柴刀轉投生態農業。圖為工人在梅林山的葡萄園里給葡萄剪枝。

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大生態工程,重金屬污染防治等取得階段性成效,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個生態綜合執法大隊……一系列的護源行動,使贛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森林覆蓋率達76.4%。

為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贛州探索河道保護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推行由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部門協作的“河長制”,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河道。

“原來馬蹄河的垃圾沒有明確由誰來管。落實‘河長制’之后,確保了治水常態化、長效性。”尋烏縣長寧鎮村民羅發添說。長寧鎮積極向縣里爭取“河長制”專項經費,并以社會化運作模式成立馬蹄河河道清潔隊,馬蹄河垃圾遍布、河水渾濁現象得到有效改善,重回昔日美麗。

農民轉產投資果園種植的獼猴桃。

生態農業活力勃發

綠水青山往往會給守護者帶來難以想象的回報。從“謀生計”到“要生態”,綠色在贛州人民心里的分量越來越重,它不僅僅是用來保護的,也是用來經營的。

崇義縣羅霄山脈東南深山區有一個叫君子谷的野果世界,公司對各類野生水果資源進行長期保護性收購和深加工,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提高了農戶的生態保護和開發意識。如今公司建成年釀酒能力1000噸的生態酒莊,帶動一大批農戶通過種植刺葡萄實現增收。贛州作為傳統農業大市,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通過發展臍橙、油茶、蔬菜、花卉苗木、生豬、工業原料林等特色生態農業,“山頂樹林戴帽,山腰果茶纏繞,山腳瓜菜飄香,山間畜禽嬉鬧”成為今日贛南農村最具代表性的美景,回饋給贛州廣大農民豐厚的綠色財富,廣大農民正在轉變為離土不離鄉的產業工人。

寧都縣大沽鄉古教村千畝連片山坡上,幾十名村民揮舞著鋤頭鋤草、翻土、施肥,漫山高產油茶樹搖曳生姿,把原本赤黃的荒坡裝點得綠意盎然。村民陳福林高興地說:“家里的65畝油茶林均已掛果,去年油茶收入3.2萬余元,終于摘掉了多年的貧困戶帽子。”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贛州油茶產業已初步形成集種苗繁育、種植、加工、銷售、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體系,贛州油茶林面積達243萬畝,成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示范市,并成立江西省首個省級油茶工程研究中心,“贛南茶油”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以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建設為契機,贛州積極推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盤活農村山林資源。信豐縣新田鎮林農陳秋生利用林權抵押獲得150萬元貸款,解決了經營資金不足的問題。如今他的種植規模較之前翻了四倍,達到2000畝。

生態旅游魅力十足

贛州有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28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8個,是全國十八個重點林區之一,優越生態引來無數游客尋幽探勝。發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贛州做大做強具有生態、健康、休閑、養生、文化體驗等多重特色的生態旅游產業。

今年5月,贛州5個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在深圳文博會上簽約,這些項目總投資逾76億元,涉及休閑旅游度假區、旅游小鎮、生態城鎮等多業態領域,將把最美贛州呈現在世人面前。

近年來,贛州積極開發了一批生態旅游項目,完善龍南九連山、崇義陽嶺、安遠三百山等富有生態特色的龍頭景區建設,打造了一批休閑生態旅游觀光點,各類主題的生態旅游節慶活動成為吸引海內外游客了解贛州的重要渠道。

生態環境良好的東江源頭——三百山。

采摘楊梅、塘邊垂釣、品農家菜……在興國縣龍口鎮塘背金橋水保生態體驗園,前來進行生態體驗的游客一撥接一撥。塘背小流域曾因水土流失嚴重被稱為“江南沙漠”的腹地。贛州將生態保護與現代農業發展、秀美鄉村建設、旅游開發緊密結合,科學高效地推進了生態清潔型、生態旅游型小流域建設。

風生水起的生態旅游產業,帶動了農家樂、酒店住宿、觀光農業等旅游配套產業的發展。尋烏縣留車鎮雁洋村石崆寨漂流景區自5月試漂以來人氣旺盛,景區成立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溝域經濟”莊園合作社、景區飲食服務合作社等3個合作社,通過贈送股份、支付田租、解決就業、收購農產品等方式,吸引村民參與景區建設。

截至目前,贛州各類休閑農業企業達1580家,輻射受益貧困人口近30萬。上猶縣位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崇義縣水南村被評為“2015年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綠色,無疑是贛州最亮眼的一抹“底色”;旅游,已然是贛州經濟的一張“王牌”。

工業底色不斷變綠

近日,一個投資5億元的新型建材生產項目有意落戶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雖然項目產值高、稅收高,但由于生態環保要求難以保證,在項目評審的階段被一票否決,不予入園。

作為革命老區,贛州對項目非常渴求,但贛州更深知一泓清水是何等重要。摒棄簡單以速度、規模標記步伐的發展老路,贛州嚴守三道“綠色防線”: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高污染、高能耗等不利于環保的項目一律不上,對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和產品一律淘汰,對超標或超總量控制指標排污的工業企業一律停產治理。

種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揣著生態這塊金字招牌,前來贛州投資的客人紛至沓來。今年上半年,贛州實現固定資產投資903.42億元,同比增長17.1%;進出口總額22.55億美元,同比增長7.2%。中航新能源、北斗產業園、京瓷精密工具等一大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生態環保項目紛紛落戶。

在擇商選資的同時,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等傳統高耗能行業的轉型正在加速推進,通過清潔生產、技術改造,不約而同地走向低碳化。會昌縣九二鹽業真空制鹽節能技改項目采用當前最先進的鹵水凈化、六效蒸發制鹽和自動化集成技術,對原有年產60萬噸制鹽裝置進行改造,使年產能提升40%,噸鹽綜合能耗下降22%。

環保,正成為廣大工業企業自我提升的動力。告別搭個小棚子式的家庭小作坊生產模式,南康家具企業爭相入駐政府高標準建設的家具產業園,全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科學化、標準化的工序,整潔、規范的生產環境,鋪墊著南康家具產業的綠色之路。

以生態為導向,能耗低、污染少和無污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推動生產方式從初級加工、資源簡單利用向精深加工、資源循環利用轉變。大余縣東宏錫制品有限公司研發了一種從尾礦廢渣中回收鎢、錫金屬的國家專利技術,變廢為寶打造錫制工藝品,產品暢銷160多個國家。

調結構、促轉型、降能耗,贛州工業底色不斷變綠,在金屬新材料、非金屬新材料、光電機一體化、綠色照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五大優勢領域已形成較明顯的產業集群。五年來,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3%。客家新聞網張惠婷 記者郭傳城

關鍵詞:
責任編輯: 王振紅
分享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