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逐水草而居,賞大漠風情。游牧生活,聽起來很美好, 然而對于牧民們來說,沒水、沒電、沒路的生活卻存在著極大的不便。歲月變遷,牧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變。從游牧到定居,從騎駱駝到開越野……小康路上,一幅幅大漠人家生活圖景,一個個美好夢想的實現,就是一部中國沙漠文明發展史。記者深入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走進杭錦旗道圖嘎查牧民家庭,用鏡頭和筆端零距離感觸他們的內心世界。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記者 魏博)從死亡之海,到萬物生長,春季的庫布其,綠浪與黃沙交織。落日余暉,沙丘弧線上映出的并非凄美的駝影,而是越野車強悍的身影,遠處的牧民新村,傳來“古如歌”的悠長曲調。
孟克達來的修路夢
牧民孟克達來載著游客在沙漠沖浪。
“以前到旗里要穿沙漠、渡黃河,得用一天多時間;現在一腳油門,一個多小時就到!” 38歲的牧民孟克達來,駕駛著越野車,飛馳在穿沙公路上。對于這條“生命之路”,這位土生土長的沙漠漢子,有著特殊的感情。
“22年前,沙漠沒有路,父親得了闌尾炎,在鎮上的一個私人門診看病,不舍得用麻藥,割開之后,醫生才發現病情嚴重,不敢動手術,只好縫合起來。哥哥陪父親穿過茫茫大漠,渡過黃河,去巴彥淖爾五原縣做手術,一去就是十幾天。那時我才十幾歲,在家焦急地等待,每天都爬到沙丘上看著遠方……我常想,要是能有一條隧道通到外面的世界多好!”每每想起這件事,這位剛強的蒙古漢子都不禁落淚。
雖然大漠通途是達來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1997年,治沙企業家王文彪提出要在沙漠腹地修路時,達來和其他牧民一樣,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那時我才17歲,還是個學生,不敢相信沙漠能修路,每天放學后都到現場去看。路修好了很多年,我還覺得是在夢里。”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達來記憶猶新。
孟克達來在牧民新村開起“大漠人家”飯店。魏巍 攝
2006年,為了生態修復,當地政府將散居在沙漠的牧民遷出,由億利資源集團投資一千多萬元建設道圖牧民新村,孟克達來結束了沒水沒電的游牧生活,住進了向往的新居。勤勞的他開起了“大漠人家”飯店,并與5戶牧民共同買了13輛越野車,搞沙漠旅游,生意非常紅火,年收入也從以前的1萬元,猛漲到現在的30多萬元。“現在去外地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我們沙漠人再也不會過苦日子了!”孟克達來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