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白嫩在线播放,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综合网天天

脫貧攻堅貢獻獎吳樹蘭:撲下身子做實事 探索路子為脫貧

發布時間: 2016-10-16 17:36:51 | 來源: 中國扶貧在線 | 作者: 辛聞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吳樹蘭,脫貧,脫貧攻堅獎,扶貧日,全國,貢獻獎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 10月16日,在中國第三個“扶貧日”前夕,由國務院扶貧辦主辦,中國扶貧基金會承辦的2016扶貧日論壇——社會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旨在組織探討社會扶貧在新時期扶貧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為民營企業、地方扶貧組織、專家學者提供面對面對話平臺。脫貧攻堅獎獲獎代表,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吳樹蘭在論壇上做了題為《撲下身子做實事 探索路子為脫貧》的發言,總結了自己的扶貧工作和體會。

以下是發言全文:

我受組織委派,2010年至2013年,在新蔡縣孫召鎮大吳莊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2014年至今,在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在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和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在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老百姓的需求,重點抓好農民增收

在大吳莊駐村三年,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50件,比如引進現代化奶牛養殖場、有機肥料廠等4個企業,建成一個養鴨小區,建成一處20個大棚的蔬菜種植基地。駐村結束時,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5960元,三年內翻了一番,大吳莊也成為省級生態村、市級先進黨支部和省級“三八”紅旗集體。到西王樓村后已辦成31件實事:建設28公里旅游環線,成立4個協會、3個合作社和1個村級網站,幫助創業農民爭取貸款資金300多萬元;發展規模養羊場7個、規模養羊戶102戶,發展50頭以上的牛場5個,大型養豬廠3個,發展養雞專業戶10多戶,養殖1萬多只雞;成立了西王樓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和養老扶貧互助合作社;做成了多批農產品貿易,并做成了羊產業、夏枯草產業、旅游產業和小提琴產業,其中,羊銷售量占廣東羊肉市場的30%,小提琴產業年產值1億多元,占出口量的80%。兩年農民人均收入增長50%以上,直接脫貧120戶、148人。并有集體收入100多萬元。西王樓村被評為市級文明村和縣級平安村,村支部被評為市級先進黨支部。

二、圍繞村子長遠發展需求,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

在大吳莊村共爭取涉農項目31個,累計興修水利溝渠1500米,建成自來水設施、3000立方米沼氣池、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70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和文化廣場,建成新農村社區一個。到西王樓村后,爭取專項資金700萬元,新建5個攔河壩、3個漫水橋、2個蓄水池、2眼深井,不但解決了農民吃水難的問題,還保證了部分旱澇保收田。整理路基15公里,新修道路11.6公里,解決了7個村的群眾行路難問題。同時,逐步解決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安全飲水、兒童入學和農民增收等問題,辦成了31件實事。

三、圍繞黨的事業和群眾工作需求,重點抓好基層組織建設

注重對村干部和黨員的培養和引導,結合村級換屆,重新推選了群眾認可的西王樓村“兩委”班子,帶出了一個強有力的干部隊伍:直選產生了23名村民小組長和23名婦女組長,成立了村監事會,建立健全了其他村級組織,從組織上保證了各項工作的落實,落實了“三會一課”、“四項基礎制度”等規章制度,使村級管理走向了制度化、規范化。突破了村集體無收入、村無企業、村無敬老院、村無新農村社區的歷史。

幾年的駐村工作,使我有三點深刻的體會:

第一,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作為第一書記,與群眾聯系密切,只有發揮“站著像一道墻,為群眾遮風擋雨,蹲下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的無私奉獻精神,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盡心盡力辦實辦好,才能以誠心換真心,成為群眾的主心骨、當家人。我用自己的工資為勞改犯吳樹偉和殘疾人魏海心、張新建貸款做擔保,使他們獲取養牛和蔬菜種植啟動資金。2014年我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為西王樓扶貧互助合作社籌集資金100萬元做農產品貿易,120戶、148人脫了貧,并走上致富路。現在成立養老扶貧合作社,又籌集80多萬元,入社的56名60歲以上的貧困群眾每年分紅可達3500多元,為他們探索了固定收入的主渠道。2011年9月,連續7天為高聘友等17戶奶農拉牛搬家,由于勞累過度,暈倒在牛場。每年的8月初至10月初,養殖戶要為飼養動物準備一年飼料,忙得農民吃不上飯、睡不好覺,我也不回家,幫助農民打玉米稈、搞青貯和喂牛,在粉碎機下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常常滿身是草、滿頭是灰、兩腳是土,鞋都不脫倒床就睡。2011年,女兒從美國回來,家人非常希望我回家同家人吃個團圓飯,但是為了順利完成青貯和三秋大忙任務,我堅持留在村里同農民一起勞動。通過完成每件小事,我一點點取得了農民的信任,大伙都說:“有困難,找樹蘭。”我高興地寫下了“五十七歲又進山,脫貧致富探路難;待到俺村紅爛漫,我人我心黨可見”。

第二,只有把工作當成事業,才能獲得攻堅克難的動力。我駐的兩個村都是國家級貧困縣里的省級貧困村,村集體沒錢運轉,我動員親朋好友為村里捐了5萬多元;奶農沒錢收青貯,我就幫助奶農四處借款。2012年,為跑一個菇沼肥項目,我在北京順義一個賓館門口等了11個小時,不敢喝水、不敢去廁所,怕一離開就錯過見專家的機會。我的真心打動了專家,項目順利通過,我們拿到了310萬元的資金,這也是國家發改委在村級立的第一個項目。這些年,由于勞累過度、生活無規律,我患上了糖尿病和腎功能障礙,今年4月又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很多人都勸我“不能再這樣拼了,再拼就沒命了”。我正是覺得身體不好,明年又退休了,才同時間賽跑,不在心中留遺憾,不辜負組織期望,不讓老百姓失望。發揚扶貧戰線艱苦奮斗、能打硬仗的精神,埋頭苦干、盡心盡力做好每件好事實事,讓所有貧困農民盡快脫貧,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奮進。正是由于視黨的事業如泰山一樣重,視個人名利淡如水,我才在駐村工作中,過好了心理關、吃苦關、知識關、能力關和群眾關,寫出了100多萬字的《駐村日記》和40多萬字的《山里人》。從群眾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農村經驗,思想上得到了洗禮,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感覺黨的恩情泰山重,人民情義深似海,自覺跟黨走的信念更堅定,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更加迫切和自愿,深感一個工作人員有退休的時間,黨員永無休腳之日。我一定要為扶貧事業奮斗不止。

第三,只有調動各方積極性,才能形成戰勝貧困的合力。作為第一書記,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關鍵是要調動一切積極性,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具體來說,在村“兩委”班子里,要善于傾聽不同意見,正確處理第一書記與村支書、村主任的關系,帶好隊伍;要正確處理與選派單位、所在鄉鎮和縣里領導的關系,主動匯報,爭取支持;要與企業家、專家多聯系,多請他們到村里指導。實踐證明這些方面做好了,就能出“戰斗力、生產力”。

我把駐村經歷簡單概括為四句話:“下鄉駐村六年多,酸辣苦甜都是歌,千辛萬苦不言悔,寫好扶貧先鋒歌。”今后我決心帶領西王樓村爭取早日摘掉貧困帽子,不辜負群眾期盼和黨組織重托。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