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面小康社會不僅要共建,而且要共享。要做到共享,就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民生福祉。
讓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而在老鄉中,最主要的是看農村貧困人口能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能否擺脫貧困。只有讓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才是真正做到共享發展。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多種多樣,有些是因病致貧,有些是因學致貧,有些是因老、因殘致貧,還有些是因災致貧、因生活于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致貧,而更多的是因為缺少發展機會而致貧。只有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才能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全體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讓低收入老年人老有所養。我國在本世紀初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15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已上升到16.1%。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人口老齡化仍會加速。不少老年人收入較低,患病幾率較大,需要通過社會保障制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雖然目前社會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制度性全覆蓋,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水平還比較低。應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設計,讓低收入老年人老有所養,并適時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讓老年人口與其他群體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
讓農民工共享發展成果。據統計,2015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為2.77億人。因為沒有城鎮戶口,這個挑起制造業大梁的群體目前還不能完全享受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務。比如,雖然中央要求各地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實施范圍,但事實上大多數農民工都是以自己租房的方式來滿足住房需求,住房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長期居高不下,成為比較沉重的生活負擔。國務院辦公廳近期發布的《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明確提出,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寬升學和參軍進城的農村學生、長期在城市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和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落戶條件;到2020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我們要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讓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與城鎮市民共享發展成果。
(作者:張 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選自“堅持共享發展”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編(治國理政論壇);《人民日報》2016年12月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