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和省關于扶貧開發的系列方針政策,立足基本市情,在工作思路、資金投入、工作抓手、機制創新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來自市扶貧辦的數據顯示,2016年,昆明市累計到位各類扶貧資金90.72億元,全市減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663人,完成市級目標任務6萬人的104.4%。減少邊緣貧困人口7.5萬人,66個貧困村和6個貧困鄉達到出列標準。
在今年的市兩會上,脫貧攻堅仍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政協委員們紛紛對脫貧攻堅問題建言獻策。
市僑聯:
讓“互聯網+電商”助力農村精準扶貧
昆明市僑聯認為,目前,我市部分貧困村較為偏遠,山區有時候沒有信號,導致村民無法獲得外界信息,很多時候買賣農作物只能靠中介在中間迂回而抬高價格。當前,脫貧攻堅是我市重要任務,為了實現精準扶貧,應加大信息平臺建設,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從源頭上解決“買貴、賣難”的問題。
為此,市僑聯建議,構建人才培育體系,引導貧困戶進入電商產業價值鏈。幫助貧困對象掌握電商實用技能,增強脫貧能力。對貧困對象較多、發展電商意愿較濃的貧困村予以重點打造,著力改造成“電商村”或“淘寶村”。同時,加大對貧困對象的培訓力度,借力電商培訓,幫助貧困對象樹立脫貧之志,掌握脫貧之技。
除此之外,還應針對貧困地區、貧困對象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電商扶貧到戶、參與產業鏈扶貧、分享電商溢出效益等模式,構筑網貨供應體系,切實幫助貧困對象“借網”致富。在政策上,探索改革創新,摸索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等創新模式,降低準入門檻,增加貧困戶的土地收入,實現增收脫貧的目的。在產業發展上,一方面,通過實施“電商企業+貧困戶”的模式,企業網上接訂單,貧困對象家門口搞生產。另一方面,加大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生產力度,鼓勵創建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以及開展QS認證,大力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加強合作,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特色效應的農業示范企業。
同時,加快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支持郵政、供銷等系統在貧困鄉村建立服務網點。
民進昆明市委:
在產業扶貧中加大資產性收益扶貧力度
資產性收益扶貧是以農業產業為平臺,將貧困農戶的自有資源以及各類扶貧資金資產化,由經濟實體以市場化的方式經營,并將收益落實到每個貧困農戶,為其帶來可持續、穩定的資產性收入。
隨著我市扶貧工作的穩步推進,工作思路也積極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如何讓扶貧資金在貧困地區深度“發酵”,讓貧困群體通過自我發展來實現脫貧,各地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不少新思路、新方法。比如,在產業扶貧中,增加貧困群眾資產性收益扶貧力度,就是實施精準扶貧、促成貧困群眾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民進昆明市委為此建議,在產業扶貧中加大資產性收益扶貧力度。首先,要把增加貧困戶資產收益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縣、鄉、村要細化政策措施,強化監督管理,明確實施主體對資金、資產的保值增值責任,確保資產收益及時回饋持股貧困戶。
同時,積極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方式。鼓勵貧困戶以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住房財產權、農機具等要素入股農村集體經濟,通過財政補助辦法引導貧困戶將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通過出租、轉包、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形式,有序流轉到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增加資產收益。并進一步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為農民持股龍頭企業打造更多平臺。還應積極穩妥地推進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試點工作,堅持依法管理農民持股獲得的財產性收入。
民進昆明市委還建議,產業扶貧中應重視調動農業科技人才積極性。針對貧困地區的科技人員制訂相關激勵政策,提供一定額工作手段和措施幫助當地一線農業科技人員,開展一定的引種、實驗示范工作,并指導農戶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加強貧困地區農業推廣機構的建設和人員崗位執業能力提升。
除此之外,應科學推進職稱評聘制度改革,將縣級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納入基層科技人才隊伍統籌考慮,職稱評聘實行統一標準,適當提高農業專業技術高級職稱崗位結構比例,讓取得副高級以上職稱的科技人員,都能被聘任和享受相應的職稱待遇,解決基層高職低聘的突出矛盾,調動基層農科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層涉農部門在招聘人員時,給予特殊考慮,建立綠色通道,強化專業素質考核,由涉農部門到有關院校的相關專業選定所需專業人員面試、試用,逐步改變有人在編、無人干事的局面,提高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