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兩年前,四川渠縣選拔46名退役軍人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脫貧新戰場上,他們永葆軍人本色,帶領村民攻堅克難?!暗谝粫洝眰兪侨绾伍_展工作的?村子里發生了哪些新變化?請看記者的實地探訪。
昔日被稱作爛泥溝,一年之間就變成美麗莊園——四川省達州市渠縣萬壽鄉靈感村,2016年春節接待游客兩萬多人次,全村32戶貧困戶人均增收6500元。村民何元碧說,村里變化翻天覆地,全托了第一書記廖洋的福。
在渠縣,像廖洋這樣的貧困村“第一書記”共有46名,都是退役軍人出身。兩年前,他們吹響沖鋒號,擼起袖子,撲下身子,在脫貧新戰場全力攻堅,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2016年,渠縣19個貧困村摘帽,減貧人數2.1萬。
受命奔赴主戰場,優秀退役軍人成脫貧攻堅排頭兵
脫貧關鍵在“頭羊”。達州市委提出,要把優秀退役軍人用在“刀刃上”。各縣圍繞貧困村實際,精心選拔、精準使用,讓優秀退役軍人成為脫貧攻堅的排頭兵。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渠縣,有60個鄉鎮150余萬人口,是四川省貧困人口第二大縣。針對貧困村組織渙散、基礎薄弱、產業滯后、技能缺失、矛盾復雜等5類實際問題,渠縣從市縣機關選拔具有黨建、農業、經濟、政法等專業背景或工作經歷的退役軍人擔任“第一書記”。
2015年初春,曾有過12年軍旅生涯、剛考入縣紀委不久的王磊被組織選中,去寶城鎮石桌村擔任第一書記。這時,他的孩子才一歲多,母親得了眩暈癥,妻子在醫院工作又整日忙得連軸轉。他心里不是沒顧慮,但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信念最終戰勝猶豫。王磊立下軍令狀:村里不脫貧,不回縣紀委。
村民們說王磊很有拼勁,“是那種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人”。2016年正月初五一大早,王磊就趕到村里走訪貧困戶,摸清各家各戶對扶貧易地搬遷初步選址的意見。
“不少農戶,平日里都是老的小的在家,真正拿主意的全在外打工。春節期間,他們大都回來了,正好當面把意向定下來。”王磊說,那個春節,他基本沒顧得上陪伴家人。
像王磊一樣,擔任第一書記的退伍軍人們,哪怕個人和家庭有再多困難,哪怕面對再艱苦的現實環境,他們也能“萬般不適含笑自若”。
拱市鄉高灘村第一書記劉銳剛駐村時,住在農戶家中,沒有互聯網、沒有電視,生活很單調,“讓我想起從前在新疆駐守邊關的歲月”。但擺在劉銳眼前最大的難題,是某些村民思想觀念的固執與守舊。例如,部分群眾寧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流轉。他就依托壩壩會、農民夜校,挨家挨戶走訪,反復做工作?!懊撠毦褪且粓鲭y打的硬仗,但打贏了會很爽。”
堅決啃下硬骨頭,修公路、建果園,打敗脫貧攔路虎
雙土村村道年久失修,大坑連小坑,遇上雨天,泥濘難行。第一書記李旗龍的脫貧攻堅戰,就從修路開始。
40多攝氏度的高溫,日頭下站一會兒,后背都能烤出一層油,解放鞋鞋底快被燙成“果凍”。李旗龍揮舞鐵鍬,跳下工地,和大伙一起挖排水溝。村民勸他:“李書記,去蔭涼處歇會嘛。”李旗龍頭也不抬,只拿手背抹一把汗水,“沒事,咱當過兵的人,力氣大,不怕熱?!?/span>
駐村3個多月,李旗龍沒回過一次縣城的家,換洗衣服都由家屬送來。他帶領村民爭分奪秒,硬是趕在雨季到來之前,在起伏的山梁上修通了超過19公里的水泥路。2016年底,300平方米的村辦公服務室、52平方米的衛生室、70平方米的圖書室、14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也相繼落成。
“退伍軍人在軍營中練就了敢打硬仗、迎難而上的戰斗精神,這正是脫貧攻堅所需的獨特品質?!鼻h縣委書記茍小莉說。
44歲的周曉斌是渠縣河東鄉云一村第一書記。“村里1088戶村民,貧困戶有183戶,脫貧任務特別艱巨!”1993年退伍后就在渠縣房管局工作的周曉斌,主動請纓上了脫貧戰場。一年多來,他組織貧困戶建成3000株塔羅科血橙的果園,為村兩委建成了活動陣地,為貧困村民建立了應急“救助基金”。過度勞累讓周曉斌患上了膝蓋滑膜炎,醫生勸他住院治療,可他心一橫,強忍痛楚,繼續奔走在田間地頭。
貧困群眾的事,無論大小,第一書記都會盡力解決。燕山村緊緊依偎著華鎣山脈,生態好但馬蜂窩多,6個村民小組有幾十個馬蜂窩,大的直徑竟超過了1米,不少村民被馬蜂蜇傷。楊東到任燕山村后,首先把清除馬蜂窩列為工作重點。他到縣公安消防大隊搬來“救兵”,在這次行動中,楊東意外被馬蜂蜇傷,但困擾村民多年的馬蜂窩被徹底清除。
“敢捅馬蜂窩”的楊東,打敗了脫貧路上的一個個攔路虎:唐家山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如期完成,36戶貧困村民入住新居;修通了8公里水泥村道,2.5公里環山機耕道;年久失修的3個塘堰得到徹底整治,村民喝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天然氣;300多畝塔羅科血橙,夯下脫貧致富的產業基礎……
然而,楊東駐村不久,就常感胃部不適,他總是吞幾粒藥,咬咬牙頂過去。2016年10月4日,被確診罹患胃癌的楊東永遠地倒下了。在告別儀式上,村民張世玉抹著淚水說:“楊書記從縣城來到山溝溝里,帶著我們掙票子,連命都搭上了。”
培育產業闖市場,昔日荒地窮村變成生產基地
走進萬壽鄉靈感村的碧瑤莊園,亭臺樓閣、花徑通幽。一年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苦于地處偏遠,村民致富無門。第一書記廖洋發現,這個古村落有許多保留完整的徽派民居建筑,還有一口數百年的老水井,心中便有了一個初步設想——開發旅游資源。
經村委成員研究同意,廖洋開始找專家調研、規劃、設計,找業主投資,不分晝夜地奔忙。他還以“支部+產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鄉村旅游合作社。如今,碧瑤莊園解決了村里200多人的務工問題,其中20多人是特招的貧困戶。
經歷多、見識廣,退役軍人第一書記們通過規劃和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脫貧增收。拱市鄉高灘村昔日2000多畝撂荒地,不到兩年就變成了龍蝦養殖場、青花椒生產基地。這些產業園區按照責任人管理范圍,連塊成片,被劃分成九大“戰區”,并插上了“軍旗”。第一書記劉銳說:“一律采取軍事化管理,一切都嚴格有序?!?/span>
“村里有了龍蝦養殖場,我可以就地打工,一天能掙120元?!?2歲的貧困戶胡順余,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巨光鄉金土村偏遠落后,建卡貧困戶121戶、449人。黃小軍進村后先爭取到幫扶資金420萬元,解決了村民飲水難、行路難問題。接著,他擴建支部活動陣地,聚心又聚力。第二年,黃小軍為村里引進投資人,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培育蜂糖李等產業。如今,村里規劃的1000畝蜂糖李,第一期成林的500畝即將迎來花期?!皰旃?,估計每斤能賣三四十元?!贝逯魅瘟伪虣嗾f。
蜂糖李樹種下地,黃小軍又心生一計:利用林地辦野雞養殖基地,一地多用,效益倍增。很快,他從上級部門爭取到10多萬元,幫助村民發展林下養殖。眼下,年出欄近2萬只、注冊商標“常之珍禽”的野雞,已暢銷重慶等周邊地區。之后,村里又發展了2000頭生豬養殖,同時鼓勵貧困戶積極發展庭院經濟,既為農旅融合打下堅實基礎,又使方寸之地變成了貧困戶增收的“銀行”。今年,黃小軍又帶領村民建起網絡銷售平臺,把山里的農副產品銷往廣闊市場。
雖然脫下軍裝,卻永葆軍人本色。兩年多來,46名退役軍人“第一書記”落實扶貧資金4.98億元,整修、新修公路216公里,整治、新建山坪塘146口,新建蓄水池105口,易地扶貧搬遷2530人,建立電子商務網店46個、村衛生室46個、文化室46個……軍人的本色在脫貧一線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