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25-26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籌)教授、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振紅)“要關注農業的優勢行業,高價值、綠色、特色、多功能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籌)教授、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在6月25日舉行的“科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上指出,“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政府主要職能是完善市場機制和解決市場失靈問題,政府和市場相輔相成才能使農業得到更健康發展?!?/p>
研究表明,未來食物需求增長最快的是養殖業,蔬菜、水果以及高價值的產品。黃季焜預測,“從國內需求來看,今后20年食物增長的90%以上都來自高價值、安全與綠色的產品。我們必須要盡快發展優勢行業。”
黃季焜曾經就經營規模問題在東北和華北地區做過調查。他認為,在規?;洜I上,如何把握好“度”是關鍵。在目前情況下,農業經營規模擴大到農民戶均100畝比較合適,“100畝管得過來,200畝管不過來;超過150畝左右生產力就會下降,影響產量和收益。”而且如果戶均100畝,18億畝耕地只需要1800萬農戶,還有1億多農戶的許多農民需要轉移,城鎮化進程有個過程。所以,在推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轉變方面,政府應慎重考慮。
黃季焜指出,“推進發展要漸進式的,不要拔苗助長,要從長遠來打算。古今中外,家庭農場一直是農業生產的主體,美國95%以上是家庭農場,歐洲可能要超過這個比例,家庭農場是農作物生產最有經濟效益的生產者。中國以家庭農場來發展,它是現在農業發展的經營主體也是未來的經營主體,應該考慮如何穩妥推進農戶適度規?;陌l展問題?!?/p>
據悉,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于2017年6月25至26日在北京舉行。旨在通過高層次的研討交流,發揮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支撐和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