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白嫩在线播放,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综合网天天

【喜迎十九大】蘭考脫貧的示范意義

發布時間:2017-09-18 13:38:30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 | 作者:周宏春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脫貧,蘭考,扶貧,產業,貧困


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 2017年3月27日,蘭考成為河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的首個脫貧縣,焦裕祿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終于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那么,蘭考是如何在自然條件并不優勢的地方率先脫貧的呢?其示范意義何在?需要我們從理論和政策層面加以總結和梳理。

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發源地。55年前,焦裕祿拼盡一生,發誓改變蘭考風沙、內澇、鹽堿的面貌。蘭考,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系點。2014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焦裕祿當年找到防治風沙良策并取得成功的地方——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叮囑當地干部要帶領群眾艱苦奮斗,早日脫貧致富。三年來,蘭考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思想為指導,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鳳凰涅槃。

蘭考脫貧的經驗和做法

群眾脫貧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讓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不僅是脫貧的本質要求,也是最終判斷我國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在以往蘭考的扶貧中,駐村工作隊到崗并開展工作后,村干部沒有意識到駐村工作隊只是幫扶力量,自己才是脫貧的“主角”,因而產生了依賴思想。不少村干部認為,駐村工作隊來了就得給我們修路,就得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干部如此,群眾更是認為扶貧就是給東西,“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

只有解決“等、靠、要”思想,才能樹立起脫貧信心。蘭考扶貧不養懶漢,不能靠在墻根曬太陽,不能伸手要救濟,成為扶貧的優先任務。通過努力,貧困戶從“與己無關”到“以我為主”,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大大調動起來。《小康》雜志記者了解到,三義寨鄉付樓村村民郝金剛在磚窯干活時被砸斷腳,落下終身殘疾,與兩個幼女相依為命,被確定為“兜底戶”。老郝自卑,不愿與人說話,少與鄉鄰往來。幫扶工作隊和村里商議后,幫老郝建院墻、蓋廁所、添家具;并帶他參觀養殖場、拜訪鄰村養殖戶,鼓勵他搞養殖。2015年7月,老郝買了25只優質種兔和飼料,建了兔舍;2016年,賣出7批兔子順利脫貧。事實使他認識到,如果自己不想站,別人扶也扶不起來;如果自己想站著,別人誰也打不倒。

把握精準是要義。蘭考按“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工作法,扎實開展了多輪排查摸底、督查聯動、統籌認定等精準識別工作,明確“扶持誰”的問題。建立縣級領導聯系貧困村制度,通過精準派人和全面覆蓋,解決“誰來扶”的問題。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戶,制定了12項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并在項目安排、資金使用和措施到戶等方面創新方式方法,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能有相對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和增收渠道,解決“怎么扶”的問題。對精準識別的貧困戶,駐村工作隊根據致貧原因,分類施策制定幫扶計劃,建立一戶一檔,一戶一計,做到精確到戶、精確到人、脫貧不漏一戶、不拉一人。嚴格標準程序,按照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線和“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逐戶核算家庭收入等信息并進行公示公告,遵照貧困發生率、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達標率的要求,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情況,科學解決了“如何退”的問題,確保貧困戶和貧困村退出過程和結果符合精準要求。

領導擔當是關鍵。讓好鋼用在刀刃上,是蘭考對扶貧的思考,也是精準扶貧的關鍵。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蘭考,叮囑蘭考的黨員干部要像焦裕祿那樣到群眾中去,想辦法讓農民的錢袋子盡快鼓起來。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統一思想認識和行動,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出臺專門實施意見和扶貧攻堅規劃,選派專職工作隊伍充實到全縣所有貧困村。發揮黨組織作用,開展以爭創“脫貧攻堅紅旗村”“基層黨建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美麗村莊紅旗村”為主要內容的基層黨建活動;通過評優表彰,給予村支書和其他“兩委”干部每人每月300—500元不等的獎勵,以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領導帶頭干,干部比著干,群眾跟著干。開會在晚上,因為方便黨員干部白天進村工作。把脫貧攻堅作為錘煉干部、轉變作風的主戰場。要想得到重用,先去駐村;要想得到提拔,必須下到一線。蘭考先后選拔345名年輕干部,派駐115個貧困村。堅持“五天四夜”工作制。在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的微信群工作中,凌晨還在討論工作的情景屢見不鮮。確保不脫貧不脫鉤。堅持政府推動、市場拉動、農戶主動、科技帶動、金融撬動“五輪驅動”,縣扶貧領導小組、縣直部門、鄉鎮領導班子、駐村工作隊和貧困農戶“五級聯動”,層層落實幫扶責任,構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基礎設施要先行。中國流傳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蘭考縣同樣得到了印證。曹莊村,過去是蘭考縣有名的貧困村,這里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村民常常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村里道路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濘不堪,下雨天根本出不去。河南省公路局干部葛占偉擔任曹莊村第一書記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公路修到每家門口。優先發展交通并非個案。周邊的村子也紛紛加快公路修建,完善交通設施。三年來全縣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7.9億元人民幣,路網結構得到不斷優化;所有行政村之間實現統一劃路,通暢率達到100%,115個貧困村實現了村內主干道硬化。現有城鄉客運干線126條,城鄉公交線路10條,行政村客車通達率100%。行政村通郵率100%。

通電通水也跟上。以端莊村為例。增設了三臺嶄新的變壓器,電網進行了升級改造,居民在夏天不用再擔心停電了。村上現在裝機容量有800千伏安,戶均2.32千伏安,超過了1.5千伏安的脫貧標準。動力電充足,可以滿足村辦加工廠的用電需求。如永輝彩印包裝公司吸收32戶貧困群眾入股,每戶每年至少可以分紅1500元。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原來水燒開后鍋底沉一層泥,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后,水可以直接喝。

持續發展靠產業。脫貧攻堅伊始,蘭考人意識到,沒有產業,窮根拔不掉。因此,把脫貧攻堅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找準特色產業,讓貧困戶在家門口穩定增收。三年來,蘭考從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到建設產業集聚區、特色產業園,從小微企業遍地開花到多家上市公司落戶,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村民在縣內務工率達60%以上。2016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1124元和9943元,比3年前分別增長10164元和4297元。

堌陽鎮徐場村是蘭考縣遠近聞名的樂器村,全村有一多半的人口從事著和樂器相關的工作。琴風路、琴頌路、琴華路……每一條街道都以琴命名。蘭考泡桐與民族樂器甚至西洋樂器結緣于上世紀80年代。上海民族樂器廠琵琶制作大師韓富生到蘭考,在一農家聽到主人拉動風箱燒飯時發出的清脆悅耳聲音,得知適宜在沙土地生長的泡桐,由于紋理細膩、木質疏松、不易變形、抗腐蝕性強等特點,是制作民族樂器音板的絕佳材料。自此有了樂器生產和樂器村。在徐場村,60%的農戶擁有自己的樂器工廠,年收入一般在百萬元以上。打一個電話、敲一次鍵盤,樂器訂單從國內各大城市甚至從國外飄然而至,或是通過電商平臺和現代物流,分送到各地樂器店家。

產業集聚是強縣支撐。蘭考重點引進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恒大、正大、禾豐、格林美、富士康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相繼在專業園區開工建設。在鄉鎮,圍繞產業延鏈補鏈,按照“一鄉一業”或“多鄉連片一業”,引進產業體系配套企業,建設6個鄉鎮園區,帶動群眾創業就業。在農村,圍繞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大力發展群創產業,穩步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的穩健發展,為全縣整體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資金投入是保障。沒有錢辦不成事。蘭考創立了政府主導、金融部門參與、上市公司帶動的“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省農行、建行、中行、郵儲銀行等均與蘭考簽訂了合作協議,為蘭考發展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中原證券成為蘭考與資本市場近距離對接的重要窗口。在全省率先建立“先撥付、后報賬、村決策、鄉統籌、縣監督”的資金分配機制,有效提高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先后拿出3000萬元風險補償金撬動各類金融機構向貧困戶發放貸款3億元,并對已脫貧戶通過信用評定爭取銀行貸款提供政府貼息,有效解決了貧困戶貸款難的問題。縣財政拿出1500萬元,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切實緩解了因病致貧的問題。對未脫貧戶中的小學生每人每年資助3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資助1200元、高中生和中職中專學生每人每年資助5000元,以免貧困代際傳遞。對兜底人員全部納入低保,60歲以下人員給予每年1000元臨時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此外,申請并獲批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入選財政部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創造股權合作新模式,為產業扶貧和縣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蘭考脫貧的示范意義

脫貧不是夢想而是現實。蘭考是著名的貧困縣,不僅因為窮,更因為有一位縣委書記焦裕祿。1966年2月,新華社記者穆青等人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把焦裕祿作為縣委書記帶領老百姓治沙治貧的事跡傳播給國人,國人知道了蘭考縣,知道了蘭考是貧困縣。焦書記帶領鄉親種下的泡桐樹,攏住了沙、長成了林;他決心摘掉蘭考的貧困帽子,但嚴重的肝病奪走了他42歲的年輕生命。貧困延續到新世紀。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脫貧決心,蘭考各級干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蘭考的脫貧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蘭考的脫貧表明,自然條件惡劣可能致貧,但因勢利導,壞事可以變成好事,惡劣的自然環境可以轉化成可資利用的獨特資源。尚未脫貧的地區和人,可以去看蘭考人如何把精神力量轉換成物質成果的,這對提升脫貧信心有幫助!

蘭考的榜樣作用可以效仿。當年的焦裕祿,曾被譽為縣委書記的榜樣;而今的蘭考脫貧同樣具有榜樣作用。全國有592個貧困縣,有4335萬貧困人口;蘭考的脫貧表明,脫貧并不單是提高貧困地區的人均收入,更重要的是貧困人口要有敢于脫貧的精神和勇氣。貧困是一個綜合現象;黨和政府有了幫助貧困者脫貧的決心,貧困人口也要有用自己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愿望。蘭考人做到了,難道條件不比蘭考差的地方做不到?

脫貧后的持續發展要靠產業支撐。貧困是個相對概念,脫貧標準“水漲船高”:人均年收入、就業比例、產業開發項目等,只有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才能脫貧。脫貧后如何使貧困人口如何不返貧,生活如何節節高,需要在扶貧理念上,變單純“輸血”為“輸血”“造血”并舉,重在培養“造血”功能。我們期待,蘭考繼續做出榜樣,蘭考在脫貧之后更上層樓,向小康進軍、向富裕進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國人,樹立更好的榜樣!(周宏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