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榮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的馬鎖安在實踐中探索富民強村的有效途徑,帶領貧困群眾走上了一條發展致富、穩定脫貧的新路。
馬鎖安1999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青海省委組織部干部教育處調研員,省組工干部培訓辦公室副主任。2015年10月,他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被選派到互助縣臺子鄉哇麻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以來,他傾心為民、默默奉獻,攻堅克難、干在實處,一心一意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在實踐中探索富民強村的有效途徑,帶領貧困群眾走上了一條發展致富、穩定脫貧的新路。
青海省互助縣臺子鄉哇麻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馬鎖安查看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延林家畜棚建設情況
吃透村情理思路 夯實基礎譜新篇
村道兩旁亂搭的畜棚、亂堆的草垛,家家戶戶破舊的房屋、東倒西歪的莊廓,這是馬鎖安剛到哇麻村時的第一印象。為盡快熟悉村情,他白天帶領隊員到田間地頭,與貧困戶一邊勞動、一邊了解生產情況和村情民意。在廣泛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梳理出全村基礎設施落后、部分農戶用水難用電難、支柱產業選擇難、發展產業缺資金缺技術、村莊環境治理矛盾多、精準識別難等8個方面的問題和困難。面對群眾企盼的眼神,面對村里復雜的矛盾,面對亟待難辦的事情,馬鎖安并沒有氣餒,而是撲下身子,發動群眾,召集村干部會、黨員會、團員會、婦女會、群眾會,宣傳精準扶貧的理念和政策,講解識別貧困戶的方法和程序,把黨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給群眾,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在群眾民主討論的過程中,疏通思想、消泄情緒、化解矛盾,理清了精準扶貧的思路,研究確定了扶持項目。
馬鎖安把改善村容村貌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多次到有關單位反映情況、爭取支持。縣上沒有項目,就跑市上省上,去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三次。憑著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先后為村里爭取到高原美麗鄉村、危房改造、水電路基礎設施等項目10個,落實資金1135.73萬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村綜合辦公服務中心和村文化室及彩門、六角亭;安裝路燈20盞;新建和改建農戶大門139個;修建莊廓磚墻1470米;實施危房改造項目,13戶貧困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全住房;在村廣場和村道兩旁栽植云杉、青楊、山杏、丁香等各類苗木3600株。同時,組織動員群眾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清除了亂占亂建的棚圈,拓寬了村莊巷道,實現了綠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實施安全飲水工程,他與勘測人員跑遍村內所有溝叉尋找水源。為了確保工程質量,他多次到施工現場催進度、抓質量,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按期完成了新建蓄水池2個,鋪設管道近2公里的工程量,將自來水管通到每戶家門口。村里有23戶先后從山頂搬遷至地勢平坦的丫合掌集中定居,因種種原因,這23戶一直未能通上生產生活用電,加之村里電線老化,不但用電量不足,而且安全隱患突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經多次協調爭取,省縣電力公司實施了全村電網改造工程,丫合掌集中定居點通了電,全村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