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白嫩在线播放,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综合网天天

 
 

林毅夫: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為世界減貧樹立信心

發布時間:2018-11-03 16:24:54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徐林  |  責任編輯:孫芳
關鍵詞:林毅夫,改革開放,減貧,中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徐林)在過去的40年里,中國有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對世界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近日在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作代表性發言時,分享了中國的減貧經驗對世界的啟示。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作代表性發言 中國網 徐林/攝

林毅夫談到,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期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當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81%的人生活在農村,以農業為生;84%的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一天1.25美元生活費的標準之下。

但從1978到2017年,連續39年,中國取得了平均每年9.5%的增長速度。去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了8640美元,躋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之列。

林毅夫說:“一個國家不管多貧窮,只要思路正確,政策到位,即使長期深陷貧困片區,也有可能在一代人、兩代人間改變命運,走向繁榮。”對于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對世界減貧的啟示,他提出了以下三點。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作代表性發言 中國網 吳曉山/攝

首先,農業必須實現現代化。在一個貧窮的國家里,絕大多數人生活在農村,以傳統農業作為生產方式,生產力水平低,貧窮不可避免。要改變多數貧困人口的命運,必須從農業開始,提高農業生產力,從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要為農民提供現代科技,改善農村的水利條件,提供良種、化肥和相關的機器設備。同時,農村也必須跟市場連接在一起。一方面,市場上必須能購買到這些現代化的生產手段,另一方面,使用現代的農業科技以后,生產力提高,產品也必須進入市場才能夠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在這方面,中國應該說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國家。”

第二,工業化。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一開始都是以傳統農業為基礎的。在其從貧窮的國家變成中等收入國家,甚至進入到高收入國家行列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就要下降,工業在國民經濟當中的比重就要不斷地提高。工業化成功的關鍵是在發展早期,必須發展符合當地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因為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所需要的資本比較少,并且可以最大量地創造就業機會,這樣,農村的勞動力就可以從農業轉移到現代制造業。這對減貧來講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要減少貧困,最關鍵的是就業。而且,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才能夠變成競爭優勢,有了競爭優勢以后才能夠積累資本,創造外匯,增加稅收。那么一個國家才能夠從附加價值比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往附加價值比較高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

第三,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場競爭可以使資源得到比較有效的配置。另外,市場競爭還可以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因為競爭帶來優勝劣汰,每個企業、每個工作者都必須提高努力程度,掌握必要的技術,進入比較好的產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勝。同時,有了市場,才能讓企業家發揮企業才能,發現新的機會,來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及整體經濟的發展。

但是,市場固然重要,政府支持也不可缺失。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市場失靈的問題,這時就必須由政府來解決市場失靈,提供新的農業技術,改善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把符合比較優勢的,如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發展起來,有針對性地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基礎設施。

林毅夫詳細分析了中國在這方面的做法。“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成立了經濟特區,還有出口加工區、工業園區等,在這些區域里把基礎設施、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引資,發展技術性的優勢產業,不僅在中國國內有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也有競爭力。同時,中國政府在轉型期給傳統產業和失業人群等給予必要的保護和照顧,這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由中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世界銀行主辦,主題為“國際減貧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自11個國際組織、51個國家的400余名政界人士、智庫學者、企業領袖和各方代表出席了此次論壇。

(金玲對此文亦有貢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