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平坦的水泥村道通向各家各戶,一座座嶄新的房屋整齊排列,一片片新建的農業基地映入眼簾……
金秋的大足,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穿行在田野鄉間,處處涌動著一股決勝脫貧、合力攻堅的熱潮。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大足區全面落實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和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開戰即決戰、決戰必決勝”的姿態,嚴格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和“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緊盯脫貧目標,凝聚各方合力,精準扶貧的“涓涓細流”正匯集成穩定脫貧的“汪洋大海”。
數據印證了大足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截至目前,大足區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538戶35395人,其中已脫貧9428戶30190人,未脫貧戶2110戶5205人,全區綜合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6%下降至0.74%。
脫貧攻堅腳步鏗鏘,跨越發展鼓點激昂。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大足區正一鼓作氣、盡銳出戰,打贏打好脫貧攻堅硬仗,確保同步全面奔小康。
培育壯大扶貧產業
拓寬脫貧增收致富路
10月,秋高氣爽。走進大足區珠溪鎮小灘村,52歲的貧困戶姚登建正在新房里忙碌著給自家的黑山羊準備飼料。“政府不僅給我修了溫暖的新家,還送來發展扶貧產業的黑山羊,脫貧我有信心!”姚登建笑逐顏開地說。
今年5月,大足區童子山黑山羊專業合作社成立,投資建設360畝黑山羊養殖基地,助力珠溪鎮小灘村扶貧產業發展。7月,姚登建收到首批發放的兩只種羊,并與合作社簽訂了借養合同。
“合作社采取固定分紅與效益分紅結合的兩種方式進行入股分紅,同時積極探索黑山羊借養扶貧模式。通過該項目實施,帶動全村16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和周邊農戶養殖產業發展,力爭建成全村特色支柱產業。”童子山黑山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表示,2021年黑山羊進入出欄高峰期,預計年出欄成品羊達400頭,年產值將達40萬元,貧困戶每年人均增收2100元。
突出精準扶貧、聯農帶動,以產業強大的推動力來激活富民“基因”,這只是大足區的一個縮影。
大足區找準扶貧路徑,牽住產業這個“牛鼻子”,精準對接脫貧村、貧困戶產業發展需求。目前,9個脫貧村每村均培育了有規模的主導產業。同時,引導成熟有實力的企業到貧困村建設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西南大學、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校與貧困村建立專家聯系指導機制。充分利用大足石刻、龍水湖風景區等旅游資源和各類園林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結合袁隆平重慶院士專家工作站,積極打造五彩田園鄉村等旅游,開發竹編、五彩大米等特色鄉村旅游產品。推行農村“三變”改革、整合涉農資金實現股權化改革等措施,通過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變“輸血”為“造血”,群眾增收渠道變得越來越寬廣。
全力補齊扶貧短板
確保“兩不愁三保障”
“我做夢都沒想到,能夠搬到這么好的地方,過上像城里人的生活,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大足區龍水鎮袁家村3組村民汪學書望著嶄新的房屋感激地說。
汪學書屬于扶貧特殊人群,母子二人曾居住在破舊不堪的老房子,生活十分困苦。2018年,她家住房被納入D級危房改造,政府補貼3.5萬元進行房屋修建。同年,汪學書母子搬進寬敞舒適的新房,圓了安居夢。在大足,像汪學書一家一樣,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搬出“窮窩窩”,奔向新生活。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大足區精準施策,注重補短板、突出強弱項、著力抓重點,精準落實住房保障政策、教育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政策等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危房改造,“改”出安居新生活。通過戶申請、村評議、鎮街審定、部門核查,確定危房改造數量,明確改造計劃、任務完成時間、改造建設、驗收標準,切實保障轄區內每一位貧困戶住上安全房屋。
教育扶貧,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精準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數據信息,并適時更新、動態管理,以高質量的信息摸排成效指揮教育保障工作,精準開展教育資助,不讓一位適齡兒童因貧失學。
健康扶貧,從“看病難”到“好看病”。統一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精準脫貧保”。建立“七道保障線”,如經過“七道保障線”報銷后,個人自付合規醫療費用仍超過控制比例,還可通過大足區建立的1000萬元應急救助基金再給予適當資助,以減輕就醫負擔。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一幅幸福民生福祉圖正在大足徐徐展開。
“志智”雙扶同步發力
既富口袋更富腦袋
“你這個架子不能搭得太密,否則不利于農作物生長!”近日,大足區郵亭鎮中華村的一塊茄子地里,村民羅啟國正手把手地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就在幾年前,這位“土專家”還是村里的貧困戶,對種植養殖技術一竅不通。
2011年,在外打工的羅啟國為照顧年邁的父母回到家鄉。由于父母、女兒生病需要高昂醫藥費,家里沒了收入來源,羅啟國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3年,羅啟國迎來轉機。區人社局來到郵亭鎮組織免費培訓,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他參加了近半個月培訓,學習了種植養殖技術和相關政策。
隨后,羅啟國拿出1000多元購買9頭豬仔開辦養豬場,接著又承包了20畝地種上蔬菜。在此期間,當地政府組織了多次培訓以及每月兩次的專家現場指導。當年,羅啟國的養豬場收入達5000多元,蔬菜收入近4萬元,嘗到甜頭的他信心十足。2017年,羅啟國用20萬元的扶貧貸款擴大田地至150余畝,養豬100多頭,當年收入接近30萬元,一舉脫貧。在大足,羅啟國并不是創業脫貧個例。
目前,大足區將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提高到20萬元,前兩年享受免息優惠。同時指導羅啟國創建就業扶貧示范車間,使其享受到10萬元-20萬元一次性建設補助。按照政策規定,車間吸納農村就業困難人員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還可以按照每名500元/月的標準獲得就業示范獎補。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大足區聚焦精神扶貧,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讓貧困群眾既富口袋更富腦袋。
對此,大足積極開展扶貧致富帶頭人及貧困人口實用技術等培訓,提高群眾自我造血能力;按照“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工作目標,開辦專場招聘會,為貧困戶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的崗位。通過評選“脫貧風尚獎”“脫貧致富獎”,著力解決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數”讀扶貧成果》》
2014年至今,扶貧小額貸款累計放貸1822戶、2873.9萬元,獲貸率19.86%。
教育扶貧共資助20826人次,資助金額1507.32萬元。
建卡貧困戶共改造5184戶,共撥付補助資金26161.5萬元。
為建卡貧困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筆,放款金額106萬元。
累計開展各類招聘活動315場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6萬余個,促進貧困戶實現就業6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