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舒城縣科技局在湯池鎮方畈村開展了蘆筍技術培訓會,邀請前來扶貧結對的宣州區科技扶貧專家對全縣蘆筍種植大戶和部分鎮村干部進行培訓,傳授蘆筍種植技術和科技信息,為貧困村發展產業和示范引領貧困戶發展帶來科技的福音。
“近年來,舒城縣利用科技優勢,結合脫貧攻堅和地方產業發展,通過一系列科技扶貧活動,針對貧困村、貧困戶開展蘆筍、油茶等相關技術宣傳和培訓,發揮科技資源優勢,不繼為脫貧攻堅注入新鮮活力。”該縣科技局局長盧月舒介紹。
科技“特派員”幫扶全覆蓋
長堰大畈上雨仍在下,一大早蘇成健就來到了杭白菊種植基地,一年一度的花期已近尾聲,杭白菊的田間技術管理直接影響下一年產量和收成。“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對水反應敏感,多雨季節,如溝渠排水不暢,長時間積水,會造成漚根、基部葉早衰甚至全株死亡的現象,要及時開溝排水,改善通氣條件,減少病源菌感染等。”蘇成健是六安市向貧困村選派的科技“特派員”,也是舒城縣健祥杭白菊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1年他回鄉創業,一邊學習一邊摸索,熟悉掌握了杭白菊、中藥材種植技術,逐漸成為鄉村科技專家和創業致富帶頭人,為更好地示范帶動家鄉貧困群眾增收致富,2014年,成立了舒城縣健祥杭白菊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扶貧帶動”的模式,統一發放種苗,統一回收杭白菊,全程技術指導服務,目前,帶動張母橋鎮10個村200戶貧困戶種植杭白菊面積達600畝,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
為加強科技扶貧,推行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村結對服務,該縣根據貧困村主導產業需求,發展和選派科技特派員。目前,該縣已動態選派科200多名科技特派員,選派包括來自高校科研院所22名專家教授和縣鄉科技人員合計119人與全縣80個貧困村簽訂了科技扶貧協議,對貧困村結對幫扶開展技術服務,確保每個貧困村不少于1人,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貧困村全覆蓋。
科技“造血”助力產業升級
位于柏林鄉石井村的稻蛙養殖基地最近再傳喜訊,稻蛙共養項目喜獲豐收。“通過‘科技+項目’進行稻蛙共養,助力產業升級,實現了效益倍增、利潤翻了一番。”柏林鄉扶貧工作站鄧宏寬介紹。2018年,該村投資50萬元,建成占地40余畝舒城縣稻蛙養殖基地,年產黑斑蛙達120萬多只,目前,吸納10多戶村民入股,其中貧困戶7戶,帶動了2戶貧困戶穩定就業,10多戶貧困戶靈活就業。
石井村位于舒城縣柏林鄉東南,是典型的平原村,全村共有耕地2658畝,總人口2090人,人均耕地面積少,無特色產業。2014年在冊貧困人口101戶252人,村集體經濟收為零,是該縣8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
近年來,在六安市總工會駐村幫扶下,圍繞水電路網和農田基本設施,加快補齊了農業農村短板。該縣科技局利用自身科技優勢,從局選派了1名科技干部駐村幫扶,選派1名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開展科技扶貧。通過一系列科技培訓,落實科技扶貧項目,大力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引領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增收致富。目前,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6萬元。(胡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