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方經綸)近日,為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
“農業農村部曾做過測算,要實現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的目標,至少需要投入七萬億資金。”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產業與技術研究室副主任譚智心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采訪時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現代金融的大力支持。
金融助力鄉村實現“自我造血”
“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農村金融工作: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8年聚焦“三農”,且均涉及農村金融;2007年,銀監會曾發布六項文件為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提供制度保障;2018年,財政部綜合運用稅收優惠、貼息、獎補、保費補貼等手段,進一步支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
本次《意見》不僅明確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同時對原金融精準扶貧產品和金融支農產品、民生領域貸款產品等進行整合優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與活力,發展普惠金融體系,讓鄉村振興實現‘自我造血’。”譚智心表示,全面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資金、金融資金、社會資金三方面,其中,國家一般公共預算每年安排在“農林水”上的支出約兩萬多億。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也需要積極投入農村經濟發展工作。
市場化運作和政策扶持相結合,是《意見》提出的原則之一。譚智心表示,鄉村振興涉及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針對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等領域,能夠通過創新來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業務模式。而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涉農公共服務,則可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和風險分擔機制,提高金融機構開展涉農業務的積極性。
另外,《意見》將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納入了金融資源投入的重點領域。“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譚智心表示,《意見》中提出要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符合農業轉型方向、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重要舉措。金融服務能夠幫助建設地方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并使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
讓農業保險成為“助推器”“壓艙石”
《意見》提出,要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作用。
從2007年開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財政部實施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近幾年,通過陸續擴展、添加保險保費補貼范圍,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規模達到815億元,成為全球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認為,《意見》中提及的“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和“農業再保險體系”是農業保險精準實施與金融風險防控的體現。
庹國柱介紹,因地方政府財力有限,特色保險產品的覆蓋率很低,“以獎代補”是中央為了鼓勵地方政府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對地方特色保險產品以獎勵的形式,給予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農業再保險體系”是建立一個服務于農業保險公司的保險制度,以分攤其經營風險。
另外,庹國柱表示,要實現《意見》中提到的“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健全農業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尚需再建立一層分擔制度,或一個“巨災風險基金”,以防巨大災難時保險公司購買的保險不足以涵蓋全部賠款。“具有完善的農險大災風險管理體系,才能讓農業保險真正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助推器、壓艙石?!?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