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白嫩在线播放,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综合网天天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在線> 要聞>

云深處詩意棲居——一個山區縣活化傳承的鄉村實踐

2024-02-23 09:0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海拔850米的寨頭嶺上,60歲的村婦鮑菊球推開窗子向外眺望,眼里透著光亮:云蒸霞蔚的山間美景,三三兩兩的游客閑適漫步,整個村子都生動了起來。
  農家一扇窗,時代一扇門。2018年5月,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曾到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調研,看見一場“拯救老屋行動”,傳統村落漸次“復活”。近日,記者重訪這里,眼前徐徐鋪展著的,是一幅主客共建共享的鄉村美好生活畫卷。
  這個山區縣持續推進活化傳承的鄉村實踐,不斷生發出新的變化:傳統村落被點亮了,煥發獨特魅力;祖祖輩輩生活于此的“鮑菊球們”也被“點亮”,在與外部世界的熱情擁抱中迎來新的生活。

入山村,見美好

深山村里年味濃。龍年新春,松陽鄉村的角角落落都熱鬧起來了,傳統年俗綻放出繽紛色彩。
  在竹源鄉小竹溪村,大大小小的社殿、香火堂內,祭祖儀式接連不斷。大到整個家族,小到三口之家,一起傳承著延續千年的“儀式感”,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在大東壩鎮石倉村,山邊馬燈行頭在這個春節風光無二。以竹篾編織的馬頭馬尾、花花綠綠的戲服……10多歲的孩童演員們寒假里最大的期待,就是加入這場非遺馬燈活動,走街串巷送祝福。
  “老祖宗留下的民俗傳統,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松陽縣四都鄉陳家鋪村黨支部書記鮑朝火說。
  松陽地處浙西南山區,有1800多年建縣史,是華東地區傳統村落最多、風格最豐富的縣域,被稱為“最后的江南秘境”。
  山野蔥蘢,云卷云舒。2016年,一場“拯救老屋行動”開啟了這個山區縣活化傳承的鄉村實踐,也拉開了這里的傳統村落走出頹勢、迎接美好生活的序幕。
  “十年前,常住村里的只有20多個老人,房子也倒得七七八八了。”鮑朝火從手機里翻出一張老照片,老屋的木制房梁被雨水腐蝕僅剩一半,夯土黃泥墻也坍塌散落在地,空置多年的屋內都長出了雜草,透出蕭瑟之感。
  這里如今是名為“今有光”的文創品小院。外立面是修繕翻新過的木梁夯土墻,延續著整個古村的色系與質感,承載的卻是現代氣息。
  前些年春節,葉村鄉橫坑村葉登源、周美英二老都會被子女接到麗水城里過年。
  “但這幾年,我們全家老少都喜歡在村里過年。”葉登源的兒子葉朝義說,現在老家的村子里更有生活的味道。
  截至目前,松陽“拯救老屋行動”中實現掛牌保護的傳統建筑超過1200幢,整個村落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人的鄉愁記憶,多有相似的輪廓。如今松陽傳統村落的美好鄉村生活,引來萬千城里人來此修心、養心,積蓄新能量。
  一家四口,一車,一狗。從上海驅車而來的盧女士帶著家人和愛犬,在陳家鋪村度過了悠閑的三天。
  “每天就在民宿門口看日升月落,在轉角遇到的書店、咖啡館里一坐就是半天。”盧女士說,村里的時間過得慢,讓人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大山里“長”出美術館

先鋒書店是“南京的文化名片”。2018年6月,先鋒書店的第14家烏托邦平民書局選擇了以山峰和堅固之所為家,在陳家鋪村的懸崖上開出了一間“網紅書店”,外地游客紛紛前來打卡。
  鮑根余是村里的老支書,每天吃完早飯,他都會去村口的快遞點領取新到的書籍,分成兩摞,用擔子挑回店里。
  “村里的書店不是擺設。”鮑根余說,現在回村和進村的年輕人、小孩子多了,看書的人多了,書店就是村里應該有的。
  對于古村落的保護與傳承而言,保留原汁原味與接受新鮮事物,取與舍之間需要有清晰的原則邊界。所謂活態傳承,如何界定?
  “保護傳承并非大拆大建,而是在古村落歷史風貌的土壤上自然生長。”鮑朝火說,從他2013年決心回村發展時起,就對村里的歷史風貌與傳統保有一顆敬畏之心。
  完全依照山頂老屋的排列起伏曲線,沿用夯土黃墻、原木房頂的主色調,一座美術館倚山而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設計師。”橫坑村玖層美術館發起人楊洋說,她選擇從北京到松陽,正是看中了這里的獨特風貌,在此設計建設的現代建筑也必須沿著鄉村的風貌肌理自然伸展。
  玖層美術館與周邊農屋,館中人與村民,也從彼此遙望到自然相融,構成了一幅現代古村落的畫卷。
  以石倉古契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契約精神”為靈感,以當地石材為主材,契約博物館成為石倉村的新地標,引導人們對規則、信用產生尊重和敬畏。
  還有山頭村的白老酒工坊,蔡宅村的豆腐工坊,平田村的農耕展示館,力溪村的連環畫鄉村藝術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散落在松陽各個傳統村落的圖書館、美術館、陳列館等公共文化空間,數量超過30個。
  在充分尊重當地傳統、文化、產業和空間肌理的基礎上,這些建筑形成了一系列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文化空間,在松陽的傳統村落扎下深根。它們是當地人文特色、生產生活形態的展示空間,是提升當地人與外來客美好生活的剛性需求,也是傳統村落活態傳承的良好載體。
  從田間地頭勞作而歸的村民會在博物館花壇邊的長凳上小憩片刻,天真的孩童穿梭在厚重的石墻間嬉鬧……
  “家門口的博物館,就像是我家的客廳。”大東壩鎮石倉村村民雷艷紅自豪地說,外面的客人來了,都要帶他們到博物館轉一轉。
  松陽縣委書記莫靚說,松陽在“國家傳統村落家園”建設進程中,通過點位上的適度刺激,慢慢恢復古村落生命力,力求在最大限度保留原風貌特色的基礎上有機更新,讓人們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又體驗到舒適的公共服務。

“三鄉人”種出“三原色”

三都鄉松莊村79歲的葉金娟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做除了家務、農活以外的事情。在一群年輕人的策劃下,她的手印、腳印不僅變成一幅幅畫,還被做成冰箱貼、磁力貼等文創商品,受到游客們的喜愛,她也因此有了農產品以外的收入。
  在“村口的涂鴉”畫展上,所有作品都由松莊村的老人創作。城里來的年輕人做指導,爺爺奶奶們將雙手、土豆、菜心和茶葉等蘸上顏料,在紙和畫布上印下屬于他們的鄉野風韻。
  畫展的創意來自村里的“新鄉人”——上海民宿投資人孫培。2018年,她看到傳統村落所蘊含的生機,便帶著她的首家民宿綜合體規劃設計入駐松莊,簽下18棟老屋。
  自此古村開始涅槃般的“新生”,陸續有了客房、咖啡廳、餐廳、書吧、會議室等。
  “原鄉人”葉勝忠在松莊村種植水蜜桃多年,過去賣桃子都要挑著擔子去城里,現在村里游客多,他和鄉親們的桃子不出村就賣斷了貨。
  “線上線下聯動,松莊村的桃子從每斤3元賣到了6元。”松莊村黨支部書記葉根忠介紹,2023年鄉域公共品牌“秘境仙桃”發布,進一步帶動了當地桃子銷售。
  市場化思路帶來普遍效益。松莊村的土特產端午茶、茶葉、桃膠、白老酒等近些年都“火”了起來,銷售到全國十幾個省份,村民每年人均增收超過2000元。
  原鄉人“種”產業,新鄉人“種”創意,歸鄉人“種”文化。
  在松陽,一批歸鄉人帶著望鄉的情愫和闖蕩世界后的眼界,成為古村落傳承發展的中堅力量。
  “80后”葉科2022年回到酉田村,將原五心小學舊址進行改造,新建“五心書房”,打造集研學、非遺手工體驗、鄉村文創等業態為一體的共富工坊。
  “00后”漢服設計師劉雯悅,回到三都鄉里莊村建立了工作室,把從古村落中汲取的設計靈感應用到漢服上,積極宣傳傳統文化。
  主客共建共享鄉村美好生活。三都鄉黨委書記孫夢俏說,“三鄉人”是鄉村發展的引領者、推動者、建設者,三重力量共同“種”出了“三原色”,才會有傳統村落保護與振興發展的相得益彰、五彩斑斕。

他們都是驕傲的

陳家鋪村里一家民宿餐廳前些天開業,第一件事是邀請全村村民一起吃飯。餐廳的工作人員手寫了80多份請帖,挨家挨戶送上門,還在村口喊起“大喇叭”吆喝大家伙兒。為了配合老人們的作息,村宴時間特意提前到下午四點開始。
  “這里是原住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家園。”山果落餐廳負責人楊慧娟說。
  外來工商資本經營的民宿里,打掃衛生、修剪植物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本村人。不少民宿老板每年會帶著全部員工一起外出旅游團建,村里的老人們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山外的事物。
  如今孫培一年有超過300天的時間,待在松陽的鄉村里,工作和生活早已深度融入村莊。她與村民像家人般相處,是松莊村的“榮譽村民”,參與村莊治理與發展謀劃。
  楊洋則為村里老人們謀出了新活計。過去老人們把漫山遍野枯萎掉的竹子拿來做竹掃帚,逢鄉鎮大集時拿去售賣;而楊洋用藝術家的眼光,發現干枯的竹枝制作出來的茶墊,平整又別致,便手把手教村民們自制茶墊。
  “無論制作的手藝好壞、后續能不能賣出去,我都以10元一張的價格收來。”楊洋說,老人們不僅每個月能增收千余元,還積極與她討論如何把竹枝編得更精美、如何加入新創意。
  外鄉人看過來、走進來,原鄉人望出去、走出去,一進一出間,小山村“火”起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鄉親“活”起來。
  6年前,記者在此采訪,接觸的村民們大多拘謹,與外來人有著天然的距離。如今,笑意寫在他們臉上。
  “過去談到自己的山村,他們很害羞,不善表達,現在他們都是驕傲、主動地介紹村里的風土人情。”孫培把這些點滴變化記在心里。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松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巍說,鄉與城、形與神的雙向奔赴,由外及內、由村及人,讓傳統村落沐浴著現代文明。
  松陽對傳統村落活態傳承的鄉村實踐,走進了國際社會視野,為傳統文化保護與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經驗。
  在首屆聯合國人居大會上,松陽將中國浙西南地區大山里的鄉村發展故事傳遞到國際舞臺,還與聯合國人居署簽署了“可持續鄉村創新發展”合作意向書。
  從村落建筑風貌的修繕,到鄉村人文肌理的復蘇,再到村民精神生活的充盈,松陽大山云深處的詩意棲居,散發出中國傳統村落歷久彌新,氤氳現代文明的無限魅力,展示了景美人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責任編輯:楊霄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