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智慧漁業”引領水產提質增效
“舌鰨的習性是伏在池底,這三層立體式魚池可以優化養殖空間,海水循環設備還大大提升了水質。”近日,在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智慧漁業產業園里,園區負責人唐金輝一邊查看舌鰨、海馬生長,一邊介紹著“智慧漁場”情況。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關聯海水循環系統的滾筒微濾機、蛋白質分離器、生化罐等大型機械設備也在有條不紊地運轉。
以前,外塘海水養殖是“大換水”模式,池里的水臟了得排出去,再灌入新的海水,這樣水溫一熱一冷,魚蝦容易生病,而且排出的廢水還會造成污染,現在一切問題被徹底解決,綜合算下來每畝能增效10倍以上。如今,產業園采用“合作社+養殖戶”的經營模式,通過智慧漁業物聯網管理平臺為養殖戶提供場地、設備、技術、水產品銷售等服務,30多萬尾海馬實現了綠色養殖,海水循環利用率達到了90%。以前2000平方米的養殖車間,需要4個工人不間斷巡視,現在1個人操作就可以了,實現了提質增效。
在園區“中控室”,大屏幕上顯示著各車間魚池溶解氧、溫度、pH值等數據。技術員李付彬介紹,智慧漁業物聯網管理平臺相當于產業園的最強“大腦”,車間所有設備運轉狀況、池塘水溫、水質等關鍵指標都由智慧管理平臺實時監測,還可以連接到手機上隨時查看。
近年來,位于渤海之濱的唐山市深入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生態漁業,發展設施漁業,以設施升級促產業升級,漁業高質量發展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全市有池塘養殖面積2.85萬公頃,年產水產品25.83萬噸,池塘養殖面積占全市總養殖面積的37.6%,產量占全市總產量的43.66%。其中,海都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創新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將池塘分為凈化區、養殖區和魚糞收集區,在養殖區內建設循環水跑道,各區之間攔網相隔,有效解決養殖效益低下、養殖水域環境易遭破壞的問題,提高了海水養殖魚類的成活率,實現整個養殖周期內水體循環利用和養殖污水零排放。
唐山市因地制宜調整優化養殖生產布局,形成了北部山區生態漁業和特色漁業產業帶、中部平原淡水池塘標準化健康漁業產業帶、南部沿海生態高效漁業產業帶和海洋牧場產業帶“四帶”發展格局。大力實施養殖設施設備升級,改善場區生產條件,完善進排水處理設施,不斷改善漁業發展基礎條件。同時,實施水產種業振興行動,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