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白嫩在线播放,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色欲久久综合网天天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 中國瓷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心理 老年

首頁> 中國鄉村振興在線> 要聞>

內蒙古:學用“千萬工程”建設和美鄉村

2024-12-30 09:2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等重要提法,釋放出我國將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信號。

近年來,內蒙古將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作為統領鄉村全面振興、推動“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出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總體實施意見,開展“十縣百鄉千村”創建行動,推動綠水青山底色更足、農村牧區和美宜居、農牧民生活富足安康,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讓“中國碗”盛更多“塞外糧”

新中國成立之初,內蒙古糧食產量只有42.5億斤,吃糧主要靠調入。2024年,內蒙古糧食產量首次突破800億斤,實現糧食生產連續21年豐收。從調入區變為凈調出區,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是內蒙古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

目前,內蒙古共有1.72億畝耕地,玉米、大豆、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和谷子、高粱、綠豆等雜糧雜豆產量居全國前列。今年,內蒙古建成單產提升示范區1040萬畝,新建成投用高標準農田850萬畝,糧食單產水平切實提高。

回望今秋壯麗的豐收畫卷,一連串“創紀錄”的喜報頻出:通遼市玉米產量創下全國糧食主產區萬畝、十萬畝、百萬畝單產紀錄,興安盟的水稻、大豆,以及巴彥淖爾市的向日葵、馬鈴薯、小麥,均創下內蒙古畝產最高紀錄。

“以前糧食收回來都堆在院子里,就怕下雨下雪,還得看住院子里的牲畜和老鼠,現在放棧子里,就不用擔心了,擱一年都沒問題。”突泉縣東杜爾基鎮保安村村民梁紹明告訴記者,以往,村民習慣冬季把玉米堆在地上,俗稱“地趴糧”。這種粗放的儲糧方式容易發生霉變,損糧壞糧。

省下的就是賺下的,2022年興安盟72億斤玉米得到科學儲存,占當年產量的60%,按照5%的減損率計算,一共減少耗損3.6億斤,減少儲糧損失將近4億元,這相當于省出一個“國家產糧大縣”。興安盟立體儲糧的科學經驗,如今在內蒙古得到推廣。

“我們一方面強化政策支持,提升服務水平,全方位支撐多種糧。另一方面加快轉變生產方式,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有力支撐多增糧。”內蒙古農牧廳廳長郭占江介紹。今年以來,內蒙古堅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及時下達181.6億元惠農補貼資金,充分調動地方抓糧、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播種面積、單產均實現穩步提升。

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五年過渡期,今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在遼闊的內蒙古大地,干部群眾在接續鄉村振興的征途上奮戰猶酣。錨定縮小不同地區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目標,內蒙古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去年終于把所有饑荒(外債)都還清了。我的身體也越來越好。一下子感覺頭輕了,心情也好了。”2019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城關鎮友誼村七組村民張桂娥獲得了免費種植一棟1.5畝鋼結構大棚的產業扶持。2024年又以一年一萬元的價格租了一棟2畝的大棚。“今年政府鼓勵農民發展庭院經濟,我在院里種的菜、養的羊和雞鴨差不多能獲得4500元的補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臨河區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著力抓好產業幫扶,支持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發展庭院經濟,增加生產經營性收入,將“輸血”變“造血”。

為進一步提高防止返貧致貧風險防范能力,今年內蒙古將防返貧監測線上調至8300元,同比增長10.67%,累計識別監測對象6.12萬戶、12.79萬人,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任務。同時,結合“三北”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以工代賑”,借助“京蒙協作”擴大勞務輸出等多種途徑,幫助全區23.27萬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實現務工就業。

鄉村迎來新面貌

近年來,內蒙古緊緊圍繞高質量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戰略定位,以“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為引領,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面貌改善,一幅幅“鄉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蝶變美好畫卷徐徐鋪展開來。

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在多重幫扶合力托舉之下,當地通過“政府扶持+企業主導+農民合作+訂單生產”的模式,依托興安盟吉祥愛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動農戶參與綠色生態有機干豆角產業。曾生活困難、身患疾病的巴彥茫哈蘇木村民白金蓮就是該模式的受益者之一。“我們能免費領到優質豆角種子,有定向合同作保障,還有專業的種植指導,更不用擔心賣不出去,興安盟吉祥愛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會上門收購。”

黃河進入烏海市境內后一路北上,流經海南區拉僧廟鎮賽汗烏素村時改道西行,形成了獨特的黃河沿岸風光。由賽汗烏素村的農牧場、頭道坎兩個自然村組成的黃河西行客棧,是國家3A級景區、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村。遠遠望去,村邊的黃河、草地林帶與整潔的村莊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

村民們介紹,以前賽汗烏素村的環境臟亂差,經過多年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如今村里垃圾處理率達到90%,戶廁改造率達95%,入戶道路硬化率達85%。村里還依托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種植、民宿、葡萄采摘等農文旅融合產業,以鄉村產業振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潘新民,1200積分,換取大米一袋、葵花油一桶……”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聯豐村的“愛心超市”里,村黨支部書記任存生正在為參與積分制管理的黨員群眾兌換積分物品,排隊的村民臉上洋溢著甜甜的笑容。

“我們村是易地搬遷安置村,情況復雜,管理困難。村黨支部以全市推行黨員群眾積分制管理為契機,依托‘愛心超市’開展積分管理,從平安建設、鄉風文明、人居環境、志愿服務等方面量化任務、設置積分,引導廣大黨員群眾共同參與鄉村治理,現在,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團結和睦在聯豐村蔚然成風。”村黨支部書記任存生介紹道。

積分制管理是赤峰市在基層治理中的創新舉措之一,去年全市各嘎查村累計購置2100多萬元獎品供兌換積分,3.2萬名黨員群眾受到表彰,基層治理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不僅如此,赤峰市聚焦黨組織作用發揮,面對形形色色的治理難題,創新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成立“大調解”黨建聯合體,推動公檢法司黨組織力量整合下沉,調動各類治理主體與公共事務有效銜接、緊密配合,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0430件,做到小事就地化解、矛盾萌芽解決。(記者 李云平 恩浩)

【責任編輯:孔令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