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太行山區村莊吃上“旅游飯”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7日電題:政策助力太行山區村莊吃上“旅游飯”
新華社記者范世輝、蘇凱洋、田策
年終歲末,記者在太行山區村莊走訪發現,河北省正加快推進太行山文化旅游帶建設。河北各地依托盤活閑置土地、完善基礎設施、深化文旅融合等一系列政策優勢,不斷釋放鄉村發展潛力,讓越來越多的太行山區村莊吃上了“旅游飯”。
冬至過后,記者來到位于武安市活水鄉后渠村的漫寧民宿。夏日避暑、秋日撿秋,現在這里迎來了山野“貓冬”的游客。
“活水鄉地理位置挺好的,周圍5公里內有好幾個景區。”漫寧民宿負責人貢占寧說,由于當地長期得不到開發,村民們大多外出謀生,大量土地資源閑置。
貢占寧很早就有回鄉建民宿的想法,但又擔心租用民房經營民宿,相關權益得不到保障,一直不敢放開手腳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一改革政策“活水”讓他的夢想成真。
2023年3月,河北省推進21個試點縣(市、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武安市是試點之一。2024年5月,后渠村11.14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武安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掛牌出讓。經過多輪競價,武安市漫寧民宿管理有限公司最終競得該宗地塊40年使用權。一個月后,貢占寧就拿到了相關部門頒發的不動產權證。
“民宿建好后,不少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后渠村黨支部書記張秀英說,接下來,村集體計劃帶領更多村民發展民宿致富。
站在涉縣更樂鎮大洼村一處石橋上遠望,村內石房石路與藍天相互映襯,美麗的鄉村風光引來不少游客。
2016年11月,大洼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大洼村利用有關資金先后開展民居修復、旅游公廁修建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村莊發展帶來新機遇。
“村民們習以為常的石頭建筑,就是我們村的獨特優勢。”大洼村黨支部書記張巨元說,村里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利用政策資金等支持帶動村民利用“石頭房”吃上“旅游飯”。
“當初辦民宿,家里人有些質疑,怕萬一沒有游客來,錢就打了水漂。”村民張海蘭是村里第一批做民宿的人。張海蘭回憶,那時經常看到游客在村里找不到合適地方住,她認定辦民宿是一條致富路。民宿開辦后,當地政府借助太行山高速開通帶來的便利,將大洼村保護與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等工作相結合,給民宿和旅游發展提供了助力。
“大量游客慕名來到大洼村,帶來可觀旅游收入的同時,也對大洼村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張巨元說,為提升游客承載能力,村里向上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并配套鎮村資金,2024年建成了多棟民宿。
看到石頭房子也能生出“金子”,不少村民也利用自家石房辦起了民宿。目前,大洼村共有各類民宿20余家,可同時容納500人住宿,有效緩解了游客入住難的問題。有村民感言:“現在辦民宿,在家門口就能賺更多的錢,日子越來越有滋味兒。”
走進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可見村街干凈整潔,村舍黃墻黛瓦、錯落有致。北莊村是《團結就是力量》的唱響地,但作為水庫移民村,這里耕地少,底子薄。2016年,平山縣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當地政府以此為契機,編制了《平山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
“規劃給村子的定位是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區。”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說,近年來,在文旅部門的指導下,他們深入挖掘以《團結就是力量》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修建“團結食堂”、創辦“團結書屋”、推出“團結宴”……北莊村加速構建以紅色旅游為主,以休閑農業、家庭手工業等為補充的產業體系。2024年,在平山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北莊村通過“社會資本+政府補貼”的運營模式,在集體土地上新建了三處精品民宿。
“民宿將會租給企業運營,收取的租金會拿來分紅。過去4年,村集體年收入由6.5萬元增加到124萬余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2萬元增加到2.1萬元。”封紅卷說,團結是北莊村的底色,也是北莊村謀求發展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