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溫室大棚“科技范” 農民增收添動力
進入1月,東北大地銀裝素裹。在吉林省不少鄉村,農民正在一棟棟現代化的溫室大棚內忙碌著。從激光燈到“透光棉被”,再到物聯網技術應用,有了科技裝備加持,越來越多過去“貓冬”的農民經營起溫室果蔬大棚,實現增產增收。
最近,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東勝村的草莓進入成熟期,村民正在大棚內采摘、裝箱。2023年以來,村里新建的現代化溫室大棚帶動村里七成農戶從事草莓種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東勝村地處長白山區,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二三十攝氏度。過去,這里冬季依靠大棚生產果蔬并不容易。東勝村村干部李曉東說,現在大棚保溫的難題通過新裝備應用解決了。
走進一棟蔬菜大棚,熱氣撲面而來。李曉東介紹,溫室棚頂采用雙層材料設計,中間夾層是一層“透光棉被”,不僅可以御寒,還不擋光熱。大棚的墻體采用保溫材料,白天吸熱,晚上散熱,成為大棚的溫度調節器。
近兩年,吉林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棚膜經濟逐步壯大。
在公主嶺市范家屯鎮恒通生態現代農業產業園,溫室大棚安裝了傳感器和監控系統,能實時監測棚室內土壤濕度、溫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等參數,實現高效、精準種植管理,進而提高果蔬產量和品質。
產業園溫室大棚里,棚頂安裝著一盞盞長方形的照明燈。產業園負責人陳靜說,這不是普通的燈,是專門用于促進植物生長的激光燈,通過在夜晚增加光照,蔬菜長勢更好。現在,這個僅50棟溫室大棚的園區每周可生產蔬菜數萬斤,可滿足周邊2000余個家庭蔬菜需求。
目前,吉林省建設棚室面積80萬畝左右,擁有省級“菜籃子”應急保障基地近200家,全省大棚果蔬年產量可達1800萬噸左右。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園藝特產處處長楊明說,吉林省正在實施百萬畝棚室建設工程,加快新裝備應用,推動棚膜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薛欽峰)新華社長春1月5日電